人民日报发文章说要《 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新华网发文章说《发改委专家:既然短信收费微信就应该收费》,这两家大媒体的文章交相辉映,在坊间引发了很多的猜想和猜疑;考虑到国内媒体的独特属性以及一贯流行阴谋论的惯性思维,这是有持续性或者是上一波还没有收尾的动作。
先说苹果,应该算是315晚会的后续,虽然8点20分发让苹果得以没有成为众矢之的,但这并不影响央视接二连三的后续跟进以及人民日报也发表重量级的文章。
这篇《 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的文章,看起来是有些道理的,只是论据并不充分,如果把手机行业都打一打,且力度同等,相比网友们不会如此的反弹——
所谓社交媒体时代,舆论的导向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可以被引导的,苹果手机的性能和打造的生态链以及苹果手机用户们的个人体验造就苹果的法宝,而不是,危机公关。
该文中提出的我们有没有对付苹果的利器,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好好帮扶中小企业,少点手续和税收,把房价和物价管理好,打造优良的科技创业环境,自然有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
再说新华网这篇说微信应该收费的文章,这也不算新话题了,之前就流行过一阵子运营商约谈腾讯要收费的的传闻,这基本上是之前一轮传闻的延续。
在通信从业者而言,收费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运营商做产品的一贯逻辑——语音和短信乃至SP时代,运营商的强势都使得最终的话语权和受益者都牢牢掌握在运营商的手中,但所谓OTT产品,运营商无论投入多少的资源都难以成功——这不仅中移动的问题,也是电信联通们共同的问题,虽然投入是大势所趋,但打破利益链和思维转化的难度不是一般人能够破解的。
对于运营商而言,最佳的选择是扶持微信的竞品,而不是自己去弄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专家说的基础建设什么的云云靠不住的,如果不是政策限制,学习google和亚马逊的国内互联网公司们不缺少自己做电信基础建设的动力….这点,我信。
这官媒对苹果和微信格外关注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并没有停止各自的脚步,苹果6月前要出新一代的iphone了,微信也开放了公众账号的新功能。
之前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是难以查询的,历史记录和菜单都是确实的,之前刚刚增加了历史查询功能,现在又可以在底部设置自选菜单,如下图:
微信商业化的分析已经很多,但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微信是能够提供一个足够大和开放的平台,而微信公众账号则是微信平台能否打响的排头兵,所以微信账号功能的增添算是足够谨慎的,但要满足机构的需求,必然要增加很多功能——如何在手机屏幕上既满足诸多需求又不破坏用户体验,以及更用户带去更多,未来的微信自然是重型的——
这有可能会使得一些简洁的工具型app再次看到曙光?不过这也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不是那柄官方的开山刀。
前文提到苹果的生态链,这条生态链有数百万开发者和数百万的应用,还可以来看看一组Facebook的数据:
台式机游戏玩家从去年10月的2.35亿增至2.5亿以上;2012年,Facebook向开发者支付了20亿美元收入分成,比2011年增长30%。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2010年之前,游戏是用户主要使用的产品,不过用户对垃圾通知信息不满。到2011年底,Facebook开始处理问题,想让用户和开发者都满意。Facebook认为现在已经达到了平衡。”(而Facebook正在测试和推广的新型广告模式Facebook Exchange,更被指是在挑战用户的使用体验)
就全球互联网产业网而言,虽然我们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但和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们相比,咱们其实还是不强的,所以对于网络业而言,应该少一些管制,以及鼓励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
官媒们对苹果和微信的格外关注,除开阴谋论,还可能对新鲜事物的排斥以及高高在上的姿态作祟罢了。
黑吧,黑吧,低级黑还是高级黑,也是技术活儿,官媒们尚需努力,over。
围观侃科技,即日开通本人微信公众账号,侃侃科技、财经的个人观点和八卦,就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