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购分众?江南春告别神坛。
12月22日17:45分消息,新浪网相关人士向TechWeb确认将收购分众传媒,具体的收购细节将于北京时间22日晚公布。
如果消息得到确认。
一句话表述我的感受:江南春发财了,分众这个平台完蛋了。
江南春,正在完成由人到神的过程。
虽然分众无线的失败证明江南春并不是万能的神,但是那时候很多人依然觉得江南春很厉害,中国新媒体广告-尤其是互联网广告的持续增长让许多人都认为江南春还将继续在神坛上坐下去。
中国人不能没有“神”。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不缺少“神’,中国的企业家们也有许多许多的”神”.“神”的存在可以让许多普通的人儿充满了希望,“神”的成功也必然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造神运动。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有些阴险的问题,大伙儿在不断的“造神”与“毁神”的俗套中循环往返,这次只是不幸的落到江南春的头上罢了。
在分众上市以及收购聚众的时候,江南春逐渐的走上了神坛;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在各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他朗诵诗歌,听他讲述泡妞的故事。
在他收购好耶进军互联网广告市场以后,我们突然发现,在网络里说分众以及江南春的是非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掌握了大量的广告商资源,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广告就是命脉,所以可能不是江南春看不得非议,而是那些互联网媒体的谄媚罢了。
江南春一度被推到了神坛,一种全新模式的建立,一个庞大广告帝国的建立。有人说,看这是新时代的儒商;有人说,江南春开创了一个广告时代;更有人说,商业神话上演,奇迹再次出现。
我怀疑对江南春的神话是否建立在沙砾之上,一旦大风袭来,这个神像便轰然倒塌。
偶像是可悲的,因为偶像的命运往往是被付之一炬。尼采在《上帝死了》中说:真正艺术家最想得到的不是对其作品的赞美,他最想得到的其实是理解和痛苦的思考。
我们理解了吗?我们痛苦地思考了吗?我们现在所做的,有重大“毁誉”的嫌疑。因此,这不能使我想起黄光裕。如果我的记忆不差,包括我在内都给予过黄光裕很多的谄词。甚至与很多人一起称呼他为首富商业领袖顶礼膜拜。
可惜,黄光裕还是被推下了神坛。
于是,终于可以知道中国人“造神行动”的结局了,我们在不遗余力地丰满神的形象后最后还要毁灭他,并且踏上一只脚,恨恨然:“悔不该当初……”
当然,江南春不是黄光裕。分众也不是国美。
分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或许看看我在2007年初的一篇博文就会有所而知——《斜眼看江南春,资本市场的忽悠者而已!》。江南春的问题,可能还是出于在资本市场的重视而忽视了自身的运营。做资本的,在经济一帆风顺的时候,自然是神;但是在经济危机来袭的时候,资本终究没有实业来的踏实点。
中国人习惯的造神,然后一个又一个的砸点,值得关注的只是下一个是谁。
对于新浪收购分众,虽然我还有一丝的怀疑,不过很多朋友都说这已然八九不离十了。一度作为盛大分众等等鱼肉的新浪,这次高高抬起了刀俎。砍还是不砍?
分众没有楼宇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紧紧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得到这些的新浪又会如何?中国的这些新型行业里的企业们鲜有大宗收购成功的案例;分众聚众或许是,但是现在依然被打破。人员和业务的整合或者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
好,则是利刃,新浪就此确立新媒体霸主地位?
差,也是利刃,一个把优势拱手让人的利刃,如果整合不顺,新浪可能陷入严重的内耗中,搜狐网易腾讯一直等待的是否就是这个时机?
不管如何,把江南春推下神坛的不是我们,而是他自己。
附2007年3月的旧文:《斜眼看江南春,资本市场的忽悠者而已!》
天涯别把江南春吹上了天啊!
斜眼看江南春,资本市场的忽悠者而已!
本来不想发表点意见的,可是觉得天涯的编辑太过分了,好象采访到江南春是十分光荣的事情,弄了两个没有什么关注度的帖子放在那里推荐。江南春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创早,广告,资本运做等方面,而不是八卦又或是诗歌,从出名以后,江南春每次露面就是这点破事,天涯的哥们吃剩饭也不觉得烦。原来很喜欢江南春这哥们,但是被你们一弄,我要指出江南春的软肋。
应该说从传统广告公司到分众传媒,江南春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在资本市场上也如鱼得水,近日好耶广告也可能被收之麾下,广告帝国已经形成,可是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
江南春最值得骄傲的是城市商业楼宇信息化联播网络,他的效果到底是怎么样的?精确传播和8秒注意力到底是不是有效?我这里有一份分众给客户的资料,上面写的确实漂亮,但是我觉得这是忽悠人的。去年有段时间,我曾经在北京万达广场工作,那里就有分众的楼宇广告系统,我在那里半年左右,因为是在一家广告公司,所以对分众的广告很是注意,在那半年时间内,反复循环播放的就是三个国外品牌的广告。从企业品牌推广来说,这应该是这些大企业不肯放过任何一种新兴传播方式,而不是必然的投放渠道吧!
当时我就对资本市场的明星分众产生了怀疑,不是对于他的创新,而是对于效果的怀疑?相对于电视,报纸我认为他都不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因为电视报纸相对成熟所以才没有获得这么强烈的关注度。后来又有机会接触到原聚众传媒的财务总监,作为业内人士,私下交流的时候也透露在没有到聚众的时候他也很少关注电梯广告。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分众的效果被夸大了,资本市场有可能被忽悠了。
后来接触过分众的业务员,是做直投广告的,模式基本是上门搜集客户资料,然后赠送书报架,按时赠送直投广告杂志。应该说直投杂志广告的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因为最起码我是会看这些印刷精美的杂志的。不过对于那个业务员的能力我并不认同,因为近距离的接触我认为分众和其他广告公司可能没什么区别,只是披上了一层美丽的资本外衣而已。
后来到了上海,在上海的办公楼里发现分众电梯广告产生了变化,广告比我在北京那时候多了,但是广告的内容大多换了网站,如赶集,什么汽车网之类的,明显这些广告投放者也是资本市场的产物。相对于电视广告迅速树立品牌,打出知名度;报纸广告可以针对指定客户提升销售,对于电梯广告的效果我一直不认同。网站的流量和电梯广告有关系吗?我觉得没啥大关系。
好耶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及互动营销服务提供商,和分众一样他们强调的都是广告精准投放,也就是说,都是把广告投放在指定目标人群。国内做的最好的网络广告好耶被资本市场最受欢迎的分众收购,与其说是江南春的野心,不如说是资本市场的压力导致的收购。我不知道那些吹嘘的哥们了解不了解资本市场,资本是要求有持续的利润增长的,也就是说如果保持利润增长,在资本市场就相当于没有进步,那么就会逐渐被抛弃,我们在百度进军日本就可以看出资本对于企业的压力有多大。
不说了,随便发表点意见,反正咱也不是成功者,是吧。
但是对于国人造神的传统看着就是不爽,造吧,造吧,等哪天突然从神坛上面走下来,江南春写诗啥的肯定会被看成不务正业啥的,中国媒体就这样,病的厉害。
(转载和引用请注明作者:赵二(赵勇) 联系方式:MSN:muranran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