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来聊聊广告、创意海报,和90后真的喜好吗?
从小米“对不起”哭泣海报
聊聊“创意海报”的兴起以及审美疲劳
来说说小米在台湾被处罚后的那张海报(见下图)吧,说之前例行表态,既非米粉也不是没黑,虽说也跟着转发了程苓峰那篇被广泛转载的《杂粮手机》的;但还是来说说海报和创意吧。
有朋友看了小米“对不起”海报后说这不是之前加多宝在凉茶大战中用过的哭泣的小朋友吗?勇哥在这里替小米做个证,小孩子确实不是同一个,虽然创意略同吧。
话说,加多宝的“对不起”创意海报系列出来后,确实引发了一股类似模仿的海报风潮,诸多厂家纷纷跟进,各有收获吧。
时隔一年多,小米重拾当时的创意,确实有点缺少想法,或许可以赢得米粉的心疼,但在创意人心目中,难免留下不好的印象——起码往米黑里送了几枚创意人吧。
说起创意海报的流行,还是要感谢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兴盛。
“读图时代”是个趋势,但曾几何时,除了拍照类app的兴盛,整体来看,“图”在互联网时代属于杀流量的,并不是太过兴盛,后来有一阵子在科技圈又有点流行信息图(info graphic)——应该说信息图和之后的趣味长图都还是很受欢迎和营销产品,但终究没有“创意海报”对广告界的影响深远。
原因不外两个字“名利”:
信息图(info graphic)(数据*趣味),终究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很难支撑起bigidea;而海报,在传统广告时代就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创意海报也能够让客户用真金白银买单。
所以,创意广告在社交和移动媒体的兴盛,除了读图时代和顺应小屏幕潮流之外,对于广告行业来说,是绝对的利好消息。
回顾近年的基于互联网定制化的创意海报,颇有些让人印象深刻:
—凡客体,应该算是引领风潮的创意海报了吧;
—加多宝的对不起和王老吉的没关系,攻守都很精彩;
—mini、可乐、耐克、阿迪等等在重要事件和重要赛事的创意海报,也颇吸引眼球。
但,过犹不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世界杯,不管是真赞助商还是借势营销的各厂商,以及主打实时营销的互联网企业,扔出去的创意海报成千上万张了吧?
以上是诸多车企在七夕的海报,可以看出来有的是煞费苦心,有的仅仅是应付;但仅就这七夕海报来看,有多少是为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做的?又或者,就是为了在业内展示下创意罢了?
当然,多数其实算不上“创意海报”,要么创意不足,要么海报不靓,但这一形式确实有普及化的趋势——
对于广告圈的好处是,普及够了;不好的消息是,拉低了品质和报价。
看过《广告狂人》吗?里面做一张好的广告海报,可能要用无数个创意会和起码两周时间吧,现在很多厂商要求广告公司一天出3张海报…这…
拼创意,拼多了,创意总是不值钱的,广告人还需继续苦逼。
陌陌洗白&惊奇广告观感
以及90后的喜好真的是那样子的吗?
陌陌最近几个月的广告攻势很猛烈,海报和TVC据说遍布户外、地铁、电视、影院和互联网。
之前在朋友圈有过一轮转发陌陌系列“洗白”海报(9张左右吧),文案和图片的创意配合都还有点冲击力的——虽然很多朋友可能不会真的点开每张认真的看的吧,但能够引发转发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事儿了。
陌陌在2014年的广告攻势中,投放的TVC据说有2~3版,海报也有类似的多版,对于陌陌的系列海报和TVC,业界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洗白”。
陌陌“洗白”?很多朋友可能会莞尔一笑,作为中文移动互联网史上最成功的“约炮神器”之一,陌陌在过去的数年里收获了相当的用户和关注度——而从其近期的广告投放强度来看,陌陌不仅收获了用户也收获了不少的“银子”。
从陌陌广告素材投放的渠道和频次来看,起码也是三五千万量级的吧。
当然,对于陌陌有钱还是没钱这事儿不是本文的重点,还是回到陌陌的“广告”上来吧。
先说惊奇版TVC,就是那版文案为“别和陌生人说话/别做新鲜事/继续过平常的生活……”,在知道这是陌陌的TVC之前,在影院和其他渠道已经看了无数次,但一直都没有发现这是“陌陌”的广告,以为这是一个新的潮牌或者运动鞋的广告罢了…好吧,有点迟钝。
后来发现有业内的朋友说陌陌的TVC很厉害,是“这注定是一支70/80后看创意,90后被吸引的广告”…
于是我就真的中招了,拿着这支“惊奇”版的TVC,给了5~6个90后的小朋友看,然后让他们评价下这支广告,评价基本如下:
“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不是约炮神器的广告吗?姐可不用…”
“坑爹啊!这要花多少钱?!!”….
限于样本数量,小小的调查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对于“90后被吸引”这句话的可信度可能并不高。
当然,业内的70和80后关注创意还是真实存在的,码本文的原因就是被“创意”吸引的。
关于这支TVC的优点,已经有很多评价,这里说说这支TVC的不足之处:
1、 配音,这是个大问题吧,很多朋友也都有类似的评价,感觉这个TVC的配音和画面是不搭的(当然,也可能是故意的,想造成反差效果的);
2、 文案,夸奖的说法是文案指向明确,但就我个人看来,类比的文案虽然可以表现出气势和记忆点,但却需要有逻辑上的递进和文案情感的叠加;陌陌的TVC创意的想法有了,但文案和画面以及声音的配合不足,略显混乱,这才导致看这广告的很多人以为这是服饰或者运动鞋的广告——
因为出去、冒险、做新的事儿,都需要好的服装和运动鞋子吧。
3、 整体节奏,这是上面两个因素的延续,惊奇版TVC无论是配音还是文案,都在“创意”的大帽子下缺乏变化和节奏感,给受众没有形成记忆点,这才是这支广告最大的问题。
评价一支广告是否成功,三个标准:
1、 是不是直接拉动卖货?或者下载量…比如脑白金,就是简单粗燥的广告典范;
2、 是不是能够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好感…比如阿迪耐克可乐等等,很多时候的广告并不是卖货,而是通过代言人等方式拉动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
3、 是不是足够有艺术美感…经常有一些流行的泰国和台湾的小清新广告就是类似的典范,需要一个故事和情感的支撑。
从这点来看,网上对于陌陌TVC的评论还不足够多,虽然因其制作和传播方的影响力在“知乎”上还是有相当的褒奖的,但在微博和其他渠道,网友们的吐槽都很少——至于“洗白”,呵呵,官面上的说法罢了,和这广告上电视的目的一致:不一定让用户相信,但起码要让那些非用户了解陌陌的努力,在这样的大格局下,陌陌才能够在“净网行动“中落得清静吧?纯猜测。
在回到陌陌的几版“海报“上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个人的”审美“疲劳,总觉得投放的多了,”好”也不好了。
限于篇幅,就不在特别的评论陌陌的创意海报系列了,但在当下的广告创意环境下,值得自干五毛说一说的,足矣算相当棒了。
关于陌陌的系列广告,还是蛮佩服“知乎”上的一些网友的,从社会、人性、产品和情感以及90后的解读很精彩,动辄就是千字文… 必须要高山仰止下,不愧是“键盘侠”的大本营之一啊。
但,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广告从来就不是重要的。
亲们谁能举出一个靠广告广泛流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吗?
广告不是不重要,但产品,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产品的特点和用户附加给它的情感,才是产品的品牌;而不是广告。
所以,多数情况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在电视的投放,多数都带有浓烈的自我保护色彩,这也可能是陌陌TVC广告的用户之一吧。
陌陌这个话题说多了TVC,不过创意海报和TVC类似,对于广告人而言,都是拼了的节奏…
还是前面那句话,传统来说做一张好的广告海报,可能要用无数个创意会和起码一两个月的时间间吧,而在移动和社交时代,很多时候,一张海报从创意到传播最短的可能就是“实时”… 这对于行业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创意的加强和执行的努力,更多的还意味着创意的廉价化和常态化!!
话说,要是有这么多创意,咱们还在这苦逼的做好每一个日常执行干毛?不是人人都是大师的!每个人都应该心知肚明。
最后,祝各位知乎评论大师好,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