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标题党的意思是,标题和内容没太大关系;所以大家看完文后可以到微信公号 围观侃科技(kankeji)吐槽。

先是一篇《腾讯微博,再见!》的文章,以时间轴和内部人士的角度对腾讯微博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回顾,并且结论式的对腾讯微博做了阶段性的总结,那就是要说再见;不过全篇看下来除了觉得这是和菜头的软文外,或许应该用唐师傅(康国平)的一条微博来形容下这篇流传——”受不了动辄下结论的朋友圈链接转发:比如腾讯微博再见,菜鸟物流让京东自建物流优势荡然无存之类的信息……他们闲得蛋疼,让别人陪着蛋疼!”

接着又看到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标题是《微信公号+腾讯微博:马化腾与马云的一场对抗》,虽然文章里没有看到任何一点和马云有关的话题,但就是这样子的文章也被传的挺广,因为标题里有 马云 和 马化腾 这两个名字吧,其实这应该算是一篇腾讯微博介绍吧。

随后又有一个JiaThis的机构出了一个5月份的社会化媒体分享的排行榜,核心观点是新浪微博超过QQ空间,所以流传很广,图片如下:

看完这个排行后觉得腾讯系的产品还是很牛逼,、新浪微博不错,其实还有点思考:1、为什么4月3月2月1月的排行大家木有传播?2、分享和活跃度关系大吗?等分享和用户的增长或停滞有关系吗等。

不过排名这事儿历来是值得怀疑的。

还有沈阳的一个微博也被流传的很广泛:”「微博态势研判」1.每天25-30万搜索量,超越QQ、微信、360等。2.微博微信定位差异日益明显,微博公共传播优势明显,微信私密通讯及群交流功能较强。微信是升级版QQ.3.微博已扛过微信挑战危险期,有人断言微博无法商业化,微博须打破此魔咒。4.新浪25个省分公司潜力巨大,落地化、草根化是关键”.

这一系列的文章和观点看下来,有点儿为”新浪微博”证名的意味浓重,虽然不清楚这是阿里的手笔还是舆论的反弹,但唱红新浪微博的同时踩一脚腾讯微博也是顺带的事儿。

微博这个产品,无论新浪微博还是腾讯微博,其实有点儿“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以微信的流行为标志,以朋友圈和公众号成为相当重量级的分享渠道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活跃度都是有下降的,尤其是图片和美食分享,朋友圈要比微博要活跃的多了(个人感受)。

这可以在上图那个五月的排行榜上微信的活跃度得到验证。微博要面对的竞品,除了微信外,还有产品的固化以及用户的审美疲劳;对于网络产品而言,在用户的审美疲劳上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新鲜感”,产品经理和用户都在追逐。

无需在回顾微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有太多的类似的描述;但无论日程如何,微博这个产品在国内的现状就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还在,新浪微博正在努力的商业化,腾讯微博在努力的做大影响力;这就是微博的现状。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商业化就和新浪微博说拜拜,也没有必要因为传闻要砍费用就和腾讯微博说拜拜;轻易下一个结论的残酷性在于忽视了这过程中的所有努力和拼搏;新浪微博的影响力也不是白来的,腾讯微博赢得卡位战也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观点是:微博是个好产品,虽然大V的商业信息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广场大茶馆,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地方侃大山吹牛争吵并且围观和被围观…

揍是这样子,微信公号当然很好,但单向传播和点对点的沟通方式,是非常好的渠道和工具,但公众参与性还是不够强。

所以马云要强势插足新浪微博,所以马化腾要腾讯微博卡位,但这又不是所有的理由和缘由,或许马云和马化腾终究有一天会和微博说再见,但,取代他们的不会是淘宝和微信。

所以,我在新浪微博上围观,又没事儿在腾讯微博上吐槽,揍是这样子。挺好。

围观揍是力量,围观揍是态度,围观揍是大家的事儿。围观侃科技,没事儿聊聊八卦,互相交流下业内白幕黑幕和灰幕~揍这样,走起来~~微信公众账号:围观侃科技,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 红杏已飘香,移动化中国定义互联网世界?
下一篇:乐蜂网市场营销手法老套 吴声要加把力啊!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